故昼则明了,知邪不在阳也;暮则□语,如见鬼状者,是为邪在阴也。合两经下法以观病情生理,如身在冰壶腹饮上池矣。
要如此渴,与口燥舌干之渴不同。若始得病时,邪未深入,其手足但寒而不厥,脉但弦迟而不沉细,则为邪实胸中,寒尚在表,属于阳分,当吐而不当下。
方有执曰:前经水适来者,因热入血室,血出而热遂遗也。诸阳在头,下利止而头眩者,阳无根据附,浮越于外,神气散乱,故时时自冒也,死可知矣。
厥深者,热亦深;厥微者,热亦微,此厥乃应下之热厥,非当温散之寒厥也。今反与桂枝汤攻发其表,此大误也。
方有执曰:攻热皆寒药,故知必哕。苟不知此,而以头项强痛为太阳之邪,目眩胸满为少阳之邪,发其汗,两阳之邪乘燥入胃,则发□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