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兼善曰:结胸为可下之证,若脉浮大,心下虽结,表邪尚多,下之重虚其里,外邪程知曰:结胸亦有不可下者,宜审其脉以施治也。正如中酒发狂,酒去其人帖然也。
大枣煮汁,去渣炼膏,救小儿脾虚胃寒,不能药者。翕翕发热者,肌得热蒸,合欲扬也。
方有执曰:七日已上者,该六日而言也。皮毛内合于肺,皮毛不固,风邪侵肺,则气壅而鼻鸣矣。
茯苓甘草证,邪犹在经,里证尚少,故方中又用茯苓一味以主里,其余三味皆主表之药也。故惟见失汗身重之表,误下心悸之里,则不可复发其汗,当待其表里自和,自然汗出而解。
胸中痞□,气上冲喉不得息,是邪入里未深而在胸中,必胸中素有寒饮之所致也。本发汗而复下之,此为逆也;若先发汗,治不为逆。
罗天益曰:汗、吐、下解后,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。观太阴篇云:伤寒医下之,续得下利清谷不止,身痛者,急当救里,宜四逆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