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痘疮平塌,总原无火,只宜大剂回阳,切不可兼用滋阴。故曰圣出而立法垂方,祛邪为急。
其于坐失机宜,奚堪耽误乎?因素秉不足,生化太微而致者,盖以不足之人,多病,多痰,多不食,或多泄泻,或多汗出,元气泄多蓄少,不能如常,应期而下。
奈世人沉溺莫挽,深为可慨,兹特再即此方之理推之,与仲景之白通汤同法也;桂枝龙骨牡蛎汤同法也;大、小建中汤同法也;即与后贤之参附汤、封髓丹、阳八味皆同法也。 此理举世罕言要晰。
其人定无火形可征,二便自利,唇舌淡白,人困无神。《经》曰:水宗也,积水也。
此方功用最多,凡一切阳虚诸症,皆能奏功,不独此耳。 伤寒发汗本无体,随邪之浅深,本气之盛衰,有大发汗,复发汗,微发汗,更有和解,亦得汗而解,温经亦得汗而解,回阳亦得汗而解,不可不知。
予谓人活一口气,气盛则为有余,为热邪。 若面赤而饮滚,兼见唇舌青光,此是寒邪犯于心也,急宜扶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