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明病,当恶热不恶寒,若从伤寒传来,则不能食,今从中风传来,故能食也。伤寒始发热六日,厥亦六日,至七日仍发热而不厥者,是阳来复,当自愈也,今厥九日,较热多三日,是阴胜阳,故下利也。
邪从寒化,真武汤证也;邪从热化,猪苓汤证也。方有执曰:躁,手足疾动也;到,犹言反也,谓徒躁扰而反不得解也。
上不入而下常出,则中空无物,其人心烦忙乱,而变成坏证,虽有前条刺法,亦无所用程知曰:此二阳并病,误下之变也。因柴胡为枢机之剂,风寒不全在表未全入里者,皆可用,故证不必悉具,而方有加减法也。
其已经吐下,发汗,温针者,则表里俱虚,更加□语,柴胡证罢,此为坏病,即小柴胡汤亦不中与也,当审其所犯何逆,随证以法治之可也。成注云:热甚昏冒正气,故不识人。
成注谓:吐则伤气,气虚者悸;下则亡血,血虚者惊、。脉虽沉紧,不得为少阳病,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少阴也,可与小柴胡汤,设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
身以前属阳明,头面动摇,口噤齿齘,缺盆纽痛,脚挛急,皆阳明痉也。太阴病,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