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五常政大论曰:赫曦之纪,病笑疟。可知阳者,阴之主也。
有因脾胃久伤,而生化太微;有因房劳过度,元阳不足,而转运力微,阴血渐虚,即不能滋荣于木,木燥而木病丛生,此红、肿、疼、痛、耳聋、口苦、胁痛、筋挛诸症作矣。故《内经》有火证之燥,无金燥之证,而后世妄意之言,岂足凭哉。
白者重在气之滞,赤者重在血之涩,赤、白相兼,心、肺俱受燥也。答曰:自汗、盗汗者,阴、阳两虚之候也。
阳症,疮色红肿痛甚,高凸发热,口渴心烦,小便短赤,大便闭结,喜冷,用药重在活血行气,养阴清火为主。此说一开,而婴儿之夭亡者,不啻恒河沙数矣。
略曰:仲景因《内经》热论篇作《伤寒论》,后世因《伤寒论》化裁杂证。余不知医理,但观其效,以为邑有蒋子,一邑之厚幸也。
此等症乃绝症也,十有九死,法宜收纳真阳,苟能使口臭不作,方有生机。有胎未全而即产者,俗名小产,较正产更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