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曰:隔阳,阴阳隔离也。其少阴自利而渴,欲吐不吐,心中烦但欲寐,小便色白者,是本经阴邪之寒也,脉必沉微,故以附子、干姜温之。
热利下重者,白头翁汤主之。以其值湿盛之时,发其汗,大汗出,此汗之不如法,所以不解也。
若以脉浮而紧,误发其汗,则夺液伤阴。太阴之为病,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益甚,时腹自痛,若下之,必胸下结□。
盖以人之形有厚薄,气有盛衰,藏有寒热,所受之邪,每从其人之藏气而化,故生病各异也。太阳伤寒者,加温针必惊也。
半表者,谓在外之太阳也;半里者,谓在内之太阴也。前条表证居多,戒不可误下;此条表里混淆,脉证错杂,不但不可误下,亦不可误汗也。
按此二条,与太阳篇发热头痛脉沉用四逆者同一证。心烦而呕者,内热之呕也;渴而饮水呕者,停水之呕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