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、方剂:[1]正骨紫金丹:见前颠顶伤。[2]盖受伤之处,气血凝结,疼痛肿硬,用此梃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,使 气血流通,得以四散,则疼痛渐减,肿硬渐消也。
[17]从中庭上行一寸六分,膻中穴也。宜服地黄饮,外擦黄连膏、润肌膏,合而用之悉效。
自缺盆中天突穴起,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,折作八寸四分;自□骭上岐骨际,下至脐心,折作八寸;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,折作五寸。身儿初生未阖名曰囟门,已阖名曰囟骨,【注】[1]凡前曰面,凡后曰背,居头之前,故曰面也。
<4>若壅肿疼痛,宜内服正骨紫金丹,外贴万灵膏。[2]其受伤之因不一,或从陨坠,或被重物击压,或被车马踹砑。
正脓生迟,初治无论已破未破,宜蒜片艾灸,以通阳气;外用真君妙贴散,香油调敷,宜服内补十宣散。 [6]从漏谷交出厥阴之前,地机穴,阴陵泉穴也。
期门主治奔豚病,上气咳逆胸背疼,兼治伤寒胁硬痛,热入血室刺有功。[14]从厥阴俞行五椎下,去脊中二寸,正坐取之,心俞穴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