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此汤痞不去,烦渴,小便不利,五苓散。谵语者,调胃承气汤下之。
庸医不识,因见头疼,恶寒发热,便呼为正伤寒,而大发其汗,所以轻变重而害人者,多矣。下后利不止,与夫喘满气逆而上奔,自利气脱而下夺,皆为逆也。
此因肾水涸竭,春木无以发生,热不能发泄,藏郁于内,遇感而发,至春变为温病,至夏变为热病,热病重于温病也。一用劳力感寒药,先煎黄一二沸,后入余药同煎。
得热血必妄行,在男子则为下血谵语,因邪热传入正阳明腑;在妇人则为寒热似疟,邪乃随经而入,皆为热入血室。痞者,关脉多沉,枳实理中丸、半夏泻心汤。
若自汗而小便数者,虽有表证,又不可用桂枝,太阳病,小便自利,以饮水多,心下悸,茯苓桂枝、茯苓甘草汤。若胃冷,脉沉迟,不食,小便利者,半夏理中汤加姜汁。
假如先起舌干口燥者,本病。风湿,脉沉,先伤湿而后伤风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