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人不得不直记其方也。病如桂枝证,头不疼,项不强,寸脉微浮,胸中痞硬,气上冲咽喉,不和息者,此为有寒。
其所以应下者,盖以阴血虚极,不能制其亢龙,龙奔于上,则浊火乱其神明,故昏昏无主。后天[1]连原本作"运",据文义改。
今人动云滋阴降火,皆是为邪火伤阴立说,并未有真正阴虚。今人不明阴阳一气,不明邪正机关,专以此方滋肾中之元阴,泻肾中之元阳,实属不通。
用新布两人一尺木绞之,澄去浊,纸覆令密。多烦渴饮冷,二便不利,口臭气粗,红肿痛甚。
其人定见面白无神,少气懒言,稍有劳动,心惕气喘,脉细而微,亦或浮空。予恒遵用其法,百发百中。
一治霍乱吐泻,思饮冷水者。合之则生,真气与躯壳合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