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此者,但调之而不下,则小濡小润,固不能杀炎上之势;下之而不调,亦终不能沃膈膜之干;下之调之,而下减滋味,戒嗜欲,节喜怒,亦病已而复作。 若不能食而泄泻,不堪攻下者,必死。
又有一等火郁甚者,其上冲作喘,与诸实喘无异。黄连猪肚丸、清凉饮子。
外用熨法∶三年酽醋五升,煎三四沸,入葱白二三升,再煎一沸滤出,布裹乘热熨之。 肺气被迫,而喘咳且吐痰也。
肾脉不至于上,则不得循喉咙挟舌本,故不能言也。饮食入胃下小肠,得气营运则清浊以分,水渗膀胱,谷趋大肠,二便调矣。
有先泻后痢者,因湿少热多,湿已泻出,热尚未除,且泻久亡阴,阴虚又复生热,湿火转成燥火,刮逼肠垢与血而下,故转而为痢也。丹溪治叶氏,先补完胃气而后下之。
深者反此,故每日一遇。八九月内用承气预下其热,使冬时无热可包,是妙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