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景云:"三阳经病者,邪从阳化,阳盛则阴必亏,以存阴为要",滋阴降火说所由来也;"三阴经病,邪入多从阴化,阴盛则阳必衰,以回阳为先",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由起也。脉体左手当以浮分取三阳,沉分取三阴,右手当以浮分取三阴,沉分取三阳,庶与气机出阴入阳,出阳入阴之理相合,亦不致将一元分作二道看也。
而张洁古谓静而得之为中暑,中暑者阴证,何耶。 按封髓丹一方,乃纳气归肾之法,亦上、中、下并补之方也。
由是观之,自春秋以来,至于李唐北宋,论中风皆宗《灵》《素》,作外入风淫论治。《左传·昭元》曰:晋侯求医于秦伯,秦伯使医和视之。
若久而与之俱化则免矣。此则不然,知非阳虚湿盛,乃由血虚肺燥也。
《难经》三难,以脉上鱼为溢,入尺为覆为关格,即终始、禁服二篇溢阳溢阴之意。若阳虚欲脱者,加制附子钱半,鹿茸二钱。
独于秋月乃痢,明明燥邪客于肺。 解散之妙,看定六经,自然中肯。